這次IA Summit涵蓋的主題有五項:Controlled Vocabularies and Semantic Web,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, 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, IA Process and Selling IA以及Blending IA and Design,每項主題都排了很多場演講。由於同一個時間會有多場在同時進行,所以我只能選擇其中一場去參加,而我去聽的場次大多集中在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, IA Process and Selling IA以及Blending IA and Design。這裡的文章就都是我參加過場次的心得紀錄。
雖然我已經盡可能在事前找出自己想要參加的場次,第一天一早報到拿到資料後,也趕緊翻閱講義作最後調整,但還是會有出現兩場我都認為很精采的場次同時舉行,而只能擇一參加的遺珠之憾。其中包括
‧Jared Spool的14 Things Users Want to Know(小心,這個連結檔案非常大)
‧Jesse James Garrett的Brand Drive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
‧討論Extranet與CMS導入的個案研究When Ninety-one Years of Content goes Digital
‧IBM Keith Instone的Fun with Faceted Browsing
‧Yahoo! Victor Lombardi 的Incorporating Research on Navigation in Design Method
‧來自Vanguard的經驗談Creating a Consistent Enterprise Web Navigation Solution
‧探討資訊搜尋經驗與情感變化過程的Information Search Experience: Emotions in Information Seeking
以上這些也都是我認為如果去聽的話,會聽得懂而且有收穫的。不過因為這些場次在事前都沒有提供詳細的講義資料,或是同時間有更吸引我的其他場次而沒有參加,不過好在多數講者都提供了完整講義可供下載。
另外還有一些場次我是根本不敢進去聽的,因為知道自己對那個主題所知有限,或是將來還不會那麼快就用到。這些場次主要就是與控制詞彙(Controlled Vocabularies)以及內容管理系統(CMS)有關。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CMS,但對於控制詞彙可能就比較陌生,我也就趁這個機會來說明一下它的意義以及和網站設計的關係。
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常會發現同一件東西,可以叫不同的名字,或是不同的名詞可以代表或說明相同的一個概念。例如談到電腦時,「顯示器」可以叫做「螢幕」 ,也可以叫做「電腦螢幕」,也可以叫做「顯示螢幕」。如果你規定在某一個使用範圍或環境下,都必須用「電腦螢幕」這個名詞,而不能用其他的名稱,那「電腦螢幕」就成了控制詞彙之一。一個不使用控制詞彙的網站會有一些缺點,例如用語不同容易造成使用者誤解,而使用者在查詢資料時,也可能因為輸入了一個自己習慣的用語,但卻不是網站所用的名稱,而只找到部份的資料,但卻以為自己已經看到全部的結果。
相對來說,如果網站能定義自己需要的控制詞彙,同時對每一個詞彙設定同意詞的話,那麼使用者不僅不會在瀏覽的過程中產生懷疑或誤解,甚至可以在使用者以他自己習慣的用語做搜尋時,系統可以透過比對自動找出具有相同概念,但不一定含有那個查詢關鍵字的網頁資料。除了對使用者的好處之外,建立控制詞彙還有很多其他好處,例如在規劃內容管理系統或個人化功能時,就可以有更彈性與多變化的運用。
除了控制詞彙之外,還有另外一個源自圖書館與資訊科學領域的概念有助於網站設計,那就是索引典(Thesaurus)。索引典除了收集並排列控制詞彙之外,還會記載每一個詞彙間階層及語意互屬上的各種關係,當應用在網站的資訊架構設計時,就能讓整個網站的資訊更容易被取得。舉例來說,如果一個線上電腦賣場有建立或使用索引典的話,當訪客查詢「電腦螢幕」時,系統就可以根據索引典上的記錄把結果分成「LCD螢幕」與「CRT螢幕」,或是根據「尺寸大小」、「價位」、「廠牌」等其他控制詞彙進行分類,以方便使用者做篩選。很有趣吧?!
Recent Comments